[花花說]花花的心路歷程之我們都要變成更好的女人(下)
分類:花花說愛情。生活
上一篇大略打了一下花花的個性跟想法還有從小到大一些生活方式
出乎意料的引起好大好大的共鳴
我一篇篇 看著大家給我的留言 無論是鼓勵或是欣賞 然後跟我表述自己故事與想法
都讓我覺得真的很開心
因為我發現我一個默默無名的女生
原來可以鼓勵到很多人 甚至讓大家開始思考起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想法
這就是我的目的與最大的希望!!
說好了 這篇要打第三個層面 也就是
花花 是什麼動力或是意念讓你從內而外有這得大的轉變 而我們又該怎麼做?
從前面兩篇提到的
第一:先天的個性(教育)
第二:後天的刺激
再來這篇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 第三:怎麼去達成
首先 我必須一步一步有脈絡的告訴大家那種心理的轉變跟自己用的方法
但是真的不是適用於每個人 而我老實說也還沒做的很好
但是當我分享出來 我希望大家是一邊看一邊思考 如果是自己
會怎麼做 會不會這樣做?適不適合這樣做?而這樣做會造成怎麼樣的效果?
1.少看無病呻吟過於空泛的文章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一點很有趣 但是我發現這根本是一種扼殺思想的慢性病!!
從花花國中那年代開始流行電子信箱轉寄信件 到高中無名部落格的大崛起
然後現在的臉書橫行 大家閱讀的習慣就開始改變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 因為我們可以大量接受到更多資訊與別人的想法與精華
以前只能從報章雜誌書籍看到文章 現在卻可以輕鬆看到很多文字作品
只是現在臉書塗鴉牆都是滿滿的不知道打哪兒來的詭異文章
說詭異真的很客氣了 每次我看到標題都會先傻眼三秒
然後發現超多人按讚跟分享更是傻眼 因為那些文章都有個很莫名其妙的標題
例如什麼:女人的第二次你要嗎? 或是什麼也許…愛情只是個幻想 之類的標題
然後內容就是一些無病呻吟的詞句 說著一些心裡的傷痛 也沒叫你怎麼勇敢站起來
也不會帶引你分析為什麼你會面臨這樣的情況 只是拼命的用一些很空泛的詞語敘述心裡的憂傷
最恐怖的是那種某一個人死掉 而另一個人很愛他的小說 不知道他是要告訴你好好珍惜身邊的人
還是要告訴你妳要結束自己生命那個人才會發現妳是他最愛的人?
我承認我國中時還會看這種文章看到哭 但是後來有一天我驚覺 這樣子的文字看久了
你只會不知長進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耽溺在情緒裡無法自拔 他或許可以幫助你釋放情緒
但是他無法幫助你進步 無法幫助你跳脫 更會讓你不習慣思考 而只會用結果去判斷事情
如果總是看這種文章當作自己情緒的出口 久而久之就會變的消極又不敢面對現實
一個只會自溺的人是最恐怖的 因為他只會覺得他是悲劇主角 而期待別人來救贖他
但是事實上卻是 沒有人可以救贖你 能救贖你的只有你自己!!(我這樣太直白會不會得罪很多人阿… …)
2.多接觸不同東西 讓自己更增加視野
這個就是為什麼我當初會願意背負著龐大經濟壓力與家人的不認同來到台北的原因
我很愛高雄 這裡的人這裡的環境 悠閒的生活方式與冬天不下雨的天氣 我真的好愛
但是我知道如果我想要的是當一個有見識的女人 但是如果我生活圈不夠大
我接觸的人不夠多 我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 那我一定不可能達成我想要的那種人
這也是自己的選擇 絕對沒有說我這樣好像比較高尚或是厲害 這只是我自己選擇的
有些人個性真的比較喜歡在舒適圈裡面 喜歡平穩平淡的生活
對他們來說那是最快樂的 那他如果硬要跟隨我的想法 或是被逼著要去過我這種生活
那他會很痛苦!! 我希望你們都可以記住一句話 這是我真的很深刻體會到的
沒有什麼是最好最了不起的 讓自己快樂舒服是最重要的
相對的 如果你明明就很希望受人注意 希望感覺好像見很多世面 當個大家會覺得你很厲害的人
但是你卻因為懶惰 懦弱 怕東怕西 而把自己限制住 騙自己說我還是過平淡生活就好
那你心裡一定會很不快樂 因為你知道那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而你也只會隨著時間流逝而一直懊悔說:如果當初….就好了
主題拉回來 花花越來越大 經歷過越來越多事之後 回頭看看 都會開始嘲笑自己以前的觀點或想法
因為如果你身邊永遠都是固定某一些人 你眼睛裡妳的生活裡 永遠就是那些事
你一定會自然而然覺得所有的人都是那樣 這道理跟瞎子摸象一樣 所以我們只能努力多用眼睛看看
多用耳朵聽聽 越來越發現 原來人真的有很多種 原來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然後真的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當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時 你才會想去進步
我記得前一陣子有個日本女藝人不小心說了他覺得家庭主婦都不會進步 而被日本家庭主婦抵制
但是其實抽離來看 他說的有一部分是正確的 就像是現在為什麼很多媽媽都希望小孩住在家裡
不要到外地讀書或工作 他們的出發點 絕對是為了小孩好
畢竟小孩子不在身邊會擔心 擔心他不會保護自己擔心他吃不飽穿不暖
也覺得在外面還要租房子浪費錢存不到錢 這都是出於爸爸媽媽的愛
當初花花要上台北 花爸跟花媽非常反對 他們覺得我就住在家裡 省錢又安全
他們不懂為什麼我要這麼叛逆執意要去北部
但是我知道 世界在變 所有產業結構跟生存法則都在變 他們那個年代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法則
但是現在已經不是他們那個年代 有些爸爸媽媽可能已經退休 然後生活圈狹小 所以他們不會知道這些
而是用他過往的經驗法則去教你 去命令你該怎麼做 或是看新聞那些只有表象的報導告訴你說新聞都說怎樣怎樣
他們是對的 只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